閩南語二十四節氣介紹
名稱
|
讀音
|
說明
|
立春
|
li̍p-tshun
|
約當國曆
|
雨水
|
ú-suí
|
約當國曆二月十九或二十日。從這天開始,氣溫開始回暖,空氣中溼度也提高,下雨的機率自然也就大大地增加。
|
驚蟄
|
kenn-ti̍t
|
約當國曆
|
春分
|
tshun-hun
|
約當國曆三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,這一天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平均。
|
清明
|
tshing-bîng/tshinn-miâ
|
約當國曆
|
穀雨
|
kok-ú
|
約當國曆
|
立夏
|
li̍p-hē
|
約當國曆
|
小滿
|
sió-buán
|
約當國曆
|
芒種
|
bông-tsíng
|
約當國曆
|
夏至
|
hē-tsì
|
約當國曆
|
小暑
|
siáu-sú
|
約當國曆
|
大暑
|
tāi-sú
|
約當國曆
|
立秋
|
li̍p-tshiu
|
約當國曆
|
處暑
|
tshù-sú
|
約當國曆
|
白露
|
pe̍h-lōo
|
約當國曆
|
秋分
|
tshiu-hun
|
約當國曆九月二十二、二十三或二十四日,這一天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平均。
|
寒露
|
hân-lōo
|
約當國曆
|
霜降
|
sng-kàng
|
約當國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。
|
立冬
|
li̍p-tang
|
約當國曆
|
小雪
|
siáu-suat
|
約當國曆
|
大雪
|
tāi-suat
|
約當國曆
|
冬節
|
tang-tseh/tang-tsueh
|
亦為傳統民俗節日。約當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。這一天黑夜最長,白天最短。在民間習俗上,這一天要搓湯圓,並祭祀祖先和神明。
|
小寒
|
siáu-hân
|
約當國曆
|
大寒
|
tāi-hân
|
約當國曆一月二十或二十一日的時候,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。
|
留言
張貼留言